《心经》中两处“法”字,内涵区别却很大
第一处,“舍利子,是诸‘法’空相”;
第二处,“是故空中无色声香味触‘法’”。
此经太精妙了,以至于一字不可多,一字不可少,每个字的内涵都很深刻, 因此不能不深刻领悟。很多师兄念《心经》很久了,不知道注意到这两处“法”字没有?如果仅仅是诵读,可能不会注意到,咋一看,两个一样的“法”字,在一部经中出现,含义应该是一样的,但是,如果仔细研究其中的义理,这两个“法”字的内涵则有着巨大的差异。
前者“诸‘法’空相”中说,诸法是空相的,也就是没有任何色体的存在,是存在于“真空”之中;而后者“是故空中无色声香味触‘法’”却说空中无“法”。那么,这个空中是到底有没有“法”呢?
矛盾出现了。《心经》是极其严谨的佛家经典著作,当然是不存在问题的,问题一定出在我们的理解上。
让我们先看看这个法的范围,通常法可以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。
有为法,“为”是造作之意,凡有造作,必有生灭,有为法即由众缘造作之法,皆有生有灭,是生灭法,如“百法”中的八大心法、五十一种心所法、十一种色法、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,均是有为法。
无为法,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,是有为法的真实之性,无造作、寂静无碍、随顺法性;无生灭、湛然常住。
这就好理解了。
前者“诸法空相”的下一句,“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”,可见,这个“法”是无为之“法”。后者“是故空中无色声香味触法”的前一句“无眼耳鼻舌身意”,可见这个“法”则是与前一句的“意”相对应的,是有为法。
这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,还请各位师兄指教。
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culture.guanhuaju.com/a/2017/0406/725736.html
提示:按 ← → 方向键也可以换文章哦
前一篇:人的八字、五行与修行 后一篇:“自性”并没有你想的那么“干净”?